教育部:發布解讀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

2021-09-14

分享到:

近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解讀《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和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一級巡視員郝風林,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劉培俊,全國中小學健康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馬軍出席發布會。

微信圖片_20210913131512.jpg

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有關情況介紹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麵發展的意見》等相關要求,根據國務院1987年同意建立的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製度,2019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科技部、財政部部署開展了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

  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是國民體質監測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體育、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開展該調研的主要目的是為全麵掌握我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現狀和變化發展趨勢,指導各地和學校全麵落實和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科學開展學校體育、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助力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該調研工作自1985年起,每5年開展1次,分別於1991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開展了第二至第七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

  一、我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總體改善

  本次調研按照分層整群隨機抽樣調查方法,在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93個地市1258所學校進行調研,調研學生374257人,覆蓋全日製普通中小學、普通高等學校學生。調研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健康狀況等4個方麵24項指標。調研包括檢測項目和問卷調查。調研實施過程中,先進行體檢項目測試,再進行體測項目測試。對體檢樣本中的小學四年級以上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被調研學生按城、鄉、男、女分四類,每周歲一個年齡組。

  (一)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逐漸上升。2019年全國6—22歲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為23.8%,優良率較高的地區為東部經濟發達和沿海地區。自2014年教育部頒布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來,我國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總體呈上升趨勢,13—22歲年齡段學生優良率從2014年的14.8%上升到2019年的17.7%,上升了2.9個百分點。13—15歲、16—18歲、19—22歲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分別上升5.1、1.8和0.2個百分點,初中生上升最為明顯。

  (二)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發育指標持續向好。各年齡組男女生身高、體重、胸圍指標均繼續呈現上升趨勢。與2014年相比,2019年全國7—9歲、10—12歲、13—15歲、16—18歲、19—22歲男生身高分別增加0.52 cm、1.26 cm、1.69 cm、0.95 cm和0.81 cm,體重增加0.61 kg、1.73 kg、2.52 kg、2.52 kg和2.86 kg,胸圍增加0.53 cm、1.01 cm、0.99 cm、0.82 cm和1.54 cm。各年齡組女生身高分別增加0.72 cm、1.24 cm、0.97 cm、0.80 cm和0.62 cm,體重增加0.70 kg、1.64 kg、2.28 kg、1.99 kg和1.67 kg,胸圍增加0.52 cm、1.03 cm、1.38 cm、0.95 cm和0.83 cm。

  (三)學生肺活量水平全麵上升。肺活量顯示人的心肺功能,肺活量大的兒童,身體供氧能力更強。近10年來,全國學生肺活量持續增加,初中生增長最為明顯。與2014年相比,2019年全國7—9歲、10—12歲、13—15歲、16—18歲、19—22歲男生肺活量分別增加82.5 ml、153.6 ml、209.7 ml、161.2 ml和92.3 ml,各年齡段女生的肺活量分別增加105.3 ml、166.0 ml、187.2 ml、147.0 ml和102.2 ml。

  (四)中小學生柔韌、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質出現好轉。中小學生柔韌、力量、速度和耐力等素質總體出現好轉,柔韌素質、力量素質小學生和初中生改善較其他年齡段明顯。與2014年相比,2019年各年齡段女生1分鍾仰臥起坐成績分別增加1.9個、1.9個、1.8個、1.6個和1.0個;7—12歲男生斜身引體增加0.7個。中學生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有所改善。2019年與2014年數據相比,13—15歲、16—18歲男女中學生50米跑成績有所提升,分別提高了0.09秒和0.01秒;13—15歲女生800米跑成績提高4.49秒,13—15歲男生1000米跑成績提高6.50秒。

  (五)學生營養不良持續改善。2019年我國6—22歲學生營養不良率為10.2%,近10年來,各年齡段男女生營養不良狀況持續改善。與2014年相比,2019年全國7—9歲、10—12歲、13—15歲、16—18歲、19—22歲學生分別下降2.1、1.6、2.4、2.6和2.3個百分點。

  二、促進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激發學生生長潛能。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影響學生生長發育的疾病得到有效預防和控製,身體形態指標和營養不良狀況持續改善,從營養不良向營養過剩轉變。

  (二)政策措施牽引帶動學生體質與健康。一是校園足球等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促進學生體質與健康。教育部從2015年開始在全國廣泛開展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對增強學生體質與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為29.2%,高於非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22.3%。二是中考體育的強化增加中學生體育活動時間。近年來,隨著中考體育考試分值提高,中學生尤其是初三學生體育活動時間顯著增加。在校體育鍛煉1小時比率,初三學生為42.7%,高於高一學生的30.6%。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初三學生為29.2%,高於高一學生的22.6%。

  (三)家校協同提高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與引導對提高學生健康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得到父母支持的孩子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高於沒有得到父母支持的學生。學校體育鍛煉安排和用眼衛生指導等至關重要,每周體育與健康課課時達標的學校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顯著高於其他學校,每天安排2次以上眼保健操的學校的學生近視風險低於其他學校。

  (四)學生健康意識和生活方式改善體質健康狀況。學生保證每天足量的體育鍛煉和睡眠時間等對增強身體素質、預防超重肥胖和近視發生有積極影響。每天能夠保證1小時以上在校體育鍛煉時間的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為27.4%,顯著高於體育鍛煉時間不足的學生的17.7%,每天睡眠充足學生的近視率為47.8%,顯著低於睡眠不足的學生的67.8%。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此次調研也發現了學生視力不良和近視率偏高、學生超重肥胖率上升、學生握力水平有所下降、大學生身體素質下滑等一些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亟待解決的問題。下一步,教育部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麵分析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精準把握學生體質與健康的影響因素,靶向施策,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一)全麵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工作。指導各地和學校貫徹落實中辦、國辦聯合印發的《關於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全麵落實大課間體育活動製度,大力推廣家庭體育鍛煉活動。督促指導中小學校每節課間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鬆。推進高校體育評價改革,把體育工作及其效果作為高校辦學評價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係和“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

  (二)落實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政策要求。指導各地和學校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深化健康教育改革,夯實衛生條件保障,全麵提升學生健康意識和能力,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三)持續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指導各地和學校貫徹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開展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強化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等八個專項行動,持續降低兒童青少年近視率。

  (四)實施全國健康學校建設計劃。出台建設標準,試點先行,落實各方責任,提升學校的健康促進能力,把每一所學校建設成為有效促進學生健康的機構,以學生健康、學校健康支撐服務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國建設。


深化體教融合 加強學校體育工作 著力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2日,召開了全國體教融合工作座談會,孫春蘭副總理對體教融合工作作出全麵部署。教育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體教融合,推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與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實現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一、健全製度體係。一是加強政策頂層設計。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麵發展的意見》。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2020年8月,經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教育部會同體育總局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不斷完善新時代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總體設計。二是注重政策保障研究。印發《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開展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體育特色學校整合工作,探索引入社會資源建設青訓中心、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推進新型足球學校建設。

  二、推進教學改革。一是明確改革理念。聚焦“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教學改革思路,不斷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體育教學模式,推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設,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體育技能。目前,建設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籃球、排球、網球和冰雪運動特色學校43010所。二是保障課時抬高底線。強化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嚴禁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體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係。三是優化課程提升質量。2019年,啟動修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1年,印發《教育部關於推進學校體育美育教學改革的通知》《〈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據2019年開展的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顯示: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逐漸上升,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發育指標持續向好,學生肺活量水平全麵上升,中小學生柔韌、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質出現好轉,體育教學質量不斷優化和提升。

  三、完善競賽體係。一是以校園足球為先導,完善賽事體係。從2015年6月聯合六部門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以來,出台《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八大體係建設行動計劃》等配套政策,著力構建“校內競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出國交流比賽”為一體的校園足球競賽選拔體係。廣泛開展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級聯賽並不斷完善聯賽製度。每年組織校園足球、籃球等項目夏(冬)令營,從2018年起,共有近2萬名初高中學生獲得國家等級運動員稱號。二是做好相關賽事整合和保障工作。整合全國學生運動會和全國青年運動會,不斷構建和完善籃球、排球、冰雪等項目的賽事體係。

  四、深化評價體係改革。按照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進一步明確學校體育評價改革的目標和實施路徑。一是推進中高考體育改革。指導各地進一步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和計分辦法,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啟動在高校招生中使用體育素養評價結果的研究。二是構建立體評價體係。實現學校體育工作與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掛鉤,與教師的績效工資、考核評價掛鉤,與學生的綜合評價掛鉤。將身心健康情況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每年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數據上報和體質健康抽測複核工作。

  五、加強條件保障。指導地方按照《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等要求,加強條件保障。一是“配齊”“配強”體育教師。推動建立聘用優秀退役運動員為體育教師或教練員製度。通過免費師範生、貧困地區定向招生、特崗教師等渠道,補充體育教師。經過努力,“十三五”期間,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由50.2萬增加到59.5萬,每年新增體育教師約2萬人,年均增速4.3%。體育教師學曆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地位不斷提高。二是改善體育場地設施。加大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力度,2020年,印發《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器材配備標準》《小足球、小籃球、小排球場地建設與器材配備規範》。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和社會公共體育場館雙向開放。截至2020年,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體育運動場(館)麵積達標率為92.8%,體育器械配備達標率為96.8%,較“十三五”期間大幅度提升。

  下一步,教育部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對標各項政策要求,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加快轉變學校體育發展方式,保持定力、持續用力、精準發力,著力解決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和鍛煉習慣等問題,不斷開創學校體育工作新局麵,為推動教育強國、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作出新貢獻。